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精品欧洲av一区二区三区,岛国av在线一区二区,国产青青草在线免费视频

土地經濟特征

發布時間:2019-07-29 文章來源:高精農化 瀏覽次數:6579

土地的經濟特性指人們在利用土地的過程中,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方面表現出來的特性。包括:

土地的經濟特性指人們在利用土地的過程中,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方面表現出來的特性。包括:

1、土地經濟供給的稀缺性。兩層含義:其一,給人們從事各種活動的土地面積是有限的;其二,特定地區,不同用途的土地面積也是有限的,往往不能完全滿足人們對各類用地需求。

2、土地用途的多樣性。對一種土地的利用,常常產生兩個以上用途的競爭,并可能從一種用途轉換到另一種用途。這種競爭常使土地趨于最佳用途和最大經濟效益,并使地價達到最高。這就要求人們在利用土地時,考慮土地的最有效利用原則,使土地的用途和規模等均為最佳。

3、土地用途變更的困難性。土地用途的變更一般要經過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和城市規劃部門的同意,經過一定的審查程序才能完成。

4、土地增值性。一般商品的使用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是不斷地折舊直至報廢,而土地則不同,在土地上追加投資的效益具有持續性,而且隨著人口增加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土地的投資具有顯著的增值性。

5、土地報酬遞減的可能性。在技術不變的條件下對土地的投入超過一定限度,就會產生報酬遞減的后果,這就要求人們在利用土地增加投入時,必須尋找在一定技術、經濟條件投入下投資的適合度,確定適當的投資結構,并不斷改進技術,以便提高土地利用的經濟效益,防止出現土地報酬遞減的現象。土地報酬遞減規律是房地產開發商確定商品房開發層數的重要因素。

6、土地的產權特性。不同的權力附加意味著土地價值巨大的差異,土地的價值更多地取決于土地上附加的權益。

7、土地的不動產特性。與土地位置的固定性關聯,且需求一般為剛性需求,價值量也較大。